推特瘋傳《小學算數問題》可以同時解讀成加法和減法的問題,正解到底是?
圖片來自:https://twitter.com/yukiNoy
以前最怕考試碰到這種有爭議的問題了,多半都是因為題目的文字讓答題者產生不同解讀,但這種有爭議的題目通常拿去跟老師抗議也未必能要得回被扣掉的分數就是惹╮(╯_╰)╭而最近推特上一位媽媽分享了自己兒子做的算數練習本題目,乍看之下很簡單的小學程度題目,但也因為不同解讀而可能變成加法或減法的文字遊戲,意外引發了推民們的瘋傳。
原汁原味的內容在這裡「有5顆桃子。拿了3顆之後,全部共有幾顆呢?」
雖然推主兒子的解答是「5-3=2」但這沒有主詞的題目也讓推主兒子疑問「原本最初的5個桃子是誰的?又是誰拿了3個桃子的呢?」
圖片來自:https://twitter.com/yukiNoy
因為這相同的問題也可以這麼解讀:自己有5顆桃子,自己拿了3顆桃子之後,就變成「5+3=8」全部有8顆桃子的答案。
但如果是"某處有5顆桃子",自己拿了3顆桃子之後,那就變成推主兒子解答的「5-3=2」全部只剩2顆的答案。
因為主詞的不同無論用加法或減法思考其實都合理,也難怪推主和兒子會一起陷入思考中了。
圖片來自:http://kobitodorito.tumblr.com
推主拿了這題目給高中的女兒解答,女兒立刻回答
「因為它是問"全部共有幾顆"所以當然是加法」。
圖片來自:https://twitter.com/yukiNoy/
果然同一本練習本中的另一題就這樣問:「有7個彈球(玩具),給了3個之後,還剩幾個?」
而這一題的正解就是「7-3=4」還剩4個。
圖片來自:https://twitter.com/yukiNoy/
對於現役的學生來說,這些問題的主詞通常是自己,「還剩幾個」就是"減法"、「全部幾個」就是"加法"的解題法則,但對已經不當學生很久的推主來說,這樣的法則還是有點難理解。
圖片來自:https://twitter.com/yukiNoy/
這因為主詞不同可以產生不同解答方式的數學題目,不知道大家又會怎麼解答呢?
部分資料來自網路 ( twitter )廣告
0 則回應
順序: 新│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