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年輕人的娛樂消費觀》超過4成年輕人習慣先看劇透 去電影院只是浪費時間與金錢
圖片來自:https://anicobin.ldblog.jp/archives/50728691.html
日本年輕人近年來的娛樂消費行為,出現嚴重追求「速食」、「效率」、「CP值」、「TP值」的傾向,也經常成為媒體或網友們討論的話題。最近有一本專門分析這種現象的書籍出版,又隨即引發了討論。根據書中表示,現在有超過4成年輕人會在觀賞電影或電視劇等影視作品之前,先去看看劇透的反應,再決定要不要花時間看。以免浪費時間和金錢!以下就跟著宅宅新聞一起來看看,日本年輕人的娛樂消費觀吧~~
原汁原味的內容在這裡圖片來自:https://www.amazon.co.jp/dp/434498708X
上面這本專門研究日本年輕人過度重視「TP值」,也就是所謂的「時間效益比」的新書,最近剛剛出版並且公開一部份的內容,隨即就在網路上引發話題了。
首先來看看書中引用的調查報告……
「Z世代享受影視作品的意識調查」
圖片來自:https://shueisha.online/culture/168015?gi=0
這項去年的調查訪問了400位日本Z世代年輕人,對於其中分別包含男女各半。調查詢問年輕人觀賞電影或電視劇等影視作品的時候,會不會重視成本效益比(CP值,左圖)和時間效益比(TP值,右圖)。
從這兩個圓餅途中可以看出,有92%的年輕人會重視CP值,85%的年輕人會重視TP值!
書中表示,Z世代年輕人影視作品的時候,由於過度重視CP值和TP值,於是就出現許多快轉看、邊做事邊看,或是先看劇透之類的現象。這些行為都是為了避免自己浪費任何一點時間或金錢成本,並且希望能夠看越多喜歡的作品越好!
「Z世代收看影視作品的習慣」
圖片來自:https://shueisha.online/culture/168015?gi=0
上面這項調查顯示了日本Z世代年輕人,在串流平台收看影視作品時,可能做出各種行為的比例。依照頻率分成「常做」、「偶爾會做」、「不常做」和「完全不會做」……
邊做事邊看:常做加偶爾會做81.3%
快轉看:常做加偶爾會做48.6%
跳著看:常做加偶爾會做51.5%
先看劇透:常做加偶爾會做44.3%
可以看出有超過8成的年輕人,都不會專心收看影視作品,而是邊做其他事情邊看。也有差不多4~5成的人,會採取快轉看、跳著看或是先看劇透的方式。因此像是電影院那種,被迫一定要專心慢慢看完一部作品的地方,就會被認為浪費時間與金錢,導致年輕人都不喜歡去電影院了。
書中是這麼描述這種現象的……
「現代作品的供給太多,導致Z世代之間流行著『可以用的時間有限,不希望浪費任何一點時間,因此消費作品的時候,完全不希望感受到意思不愉快或是無聊』的風氣,才會出現這種不希望消費行為出現失敗的價值觀。」
圖片來自:https://shueisha.online/culture/168015?gi=0
「由於不希望消費作品的時候失敗,也不希望浪費時間,所以就像在超市試吃一樣,消費作品的時候經常會只看簡介或是精華片段。聽音樂的時候,會像自助餐一樣,只挑選副歌來聽。看影片的時候,也會只挑自己想看的片段來看。」
圖片來自:https://shueisha.online/culture/168015?gi=0
「我一再強調,正因為年輕人能花的錢有限,可以接收的資訊卻越來越多。很多事情會勾起年輕人的興趣,但是看到社群網站上充滿大量類似的心得文,就會思考自己有沒有必要再去重複人家的消費行為了。」
圖片來自:https://shueisha.online/culture/168015?gi=0
「此外,年輕人也覺得消費應該要精打細算,只希望在自己真正感興趣的事物上消費。加上網路流行更迭快速,很多時候自己正要消費的當下,作品都已經退流行了。」
圖片來自:https://shueisha.online/culture/168015?gi=0
「考量到上述這些問題,就可以理解看作品前先看劇透的行為,是一種不希望消費失敗的風險管理了。而且正因為可以消費的作品太多,很多年輕人容易因為作品帶來的感情起伏感受到壓力,因此寧願先知道劇情再去看作品了。」
圖片來自:https://shueisha.online/culture/168015?gi=0
「【電影院的TP值很差】
一旦花費時間與金錢,卻換來無聊又沒用的結果,年輕人就會覺得自己『吃虧』了。」
圖片來自:https://shueisha.online/culture/168015?gi=0
「年輕人所謂的吃虧,指的是除了傳統的CP值太低之外,也包括這個消費行為導致無法消費其他作品的機會損失。只要感覺上自己沒有得利,只有他人得利,即便本質上毫無關聯,都會覺得這個消費行為為自己帶來了負面影響。」
圖片來自:https://shueisha.online/culture/168015?gi=0
「『早知道花錢看這麼無聊的東西,不如就把錢拿去用在其他東西上了……』『大家都免錢,我卻用原價買……』之類的,即便實際上並沒有損失,但是為了必免這種負面情感,消費行為就會深深受到影響了。」
圖片來自:https://shueisha.online/culture/168015?gi=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