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成人漫畫的劇情》為什麼總會描寫現實不能做的事?從好萊塢編劇技巧可以得出解釋

圖片1

圖片來自:http://blog-mougenda.com/archives/17957919.html

說起日本的成人漫畫,常常會出現一些在現實不被法律或道德規範所允許的劇情。好比「不能做的對象」「不能做的事情」或是「不能做的地方」等等。而這也經常會成為某些民間團體或政治人物認為,成人漫畫可能教壞小孩的主因。那麼說到底,為什麼成人漫畫這麼喜歡畫這些不被現實允許的劇情呢?是因為這樣比較色嗎?以下就跟著宅宅新聞一起來看看,日本漫畫原作者「Rootport」是怎麼分析的吧~~

原汁原味的內容在這裡

「問:為什麼成人漫畫的劇情,常常會出現『不能做的事情』、『不能做的對象』或是『不能做的地方』呢?

一般人會回答:『因為這樣比較色。』

但是熟讀好萊塢編劇技巧的宅宅會回答:『因為故事追求的就是糾葛。』」

圖片2

圖片來自:https://x.com/rootport/status/1878797502968967249

日本漫畫原作者「Rootport」,最近在發文聊起了成人漫畫的創作技巧。


他認為創作成人漫畫的時候,其實跟好萊塢編劇沒有差太多,追求的都是所謂的「糾葛」。安排的糾葛越多,就會產生出越豐富的戲劇效果!


「以少年漫畫為例,打破『糾葛』能夠帶來一種淨化作用。好比炭治郎明明是一個善良的少年,『卻還是』會殺掉敵人。而成人漫畫的情況,或是美食漫畫的情況(特別是那種會講解食物的),則是從敗給『糾葛』之中獲得淨化作用。讀者一旦看到『我明明在減肥……筷子卻停不下來!』這種劇情,也會覺得劇中的食物很好吃了。」

圖片3

圖片來自:https://x.com/rootport/status/1878797502968967249

這番分析成人漫畫的理論隨即引發了熱烈反響,也有許多網友向他提問。


其中有不少人似乎特別對於糾葛(日文:葛藤)這個詞彙感到困惑,於是「Rootport」又繼續講解得更加深入,而這就有點偏離成人漫畫了……


「熟讀好萊塢編劇技巧的宅宅所謂的『糾葛』(日文:葛藤)是從英文的conflict硬翻過來的,我以才會感覺跟日文對話平常講的『糾葛』不太一樣。好比《侏儸紀公園》當中,人類逃離暴龍的一幕,暴龍與人類之間就存在著『糾葛』。」

圖片4

圖片來自:https://x.com/rootport/status/1879159435840688502


「其實這也不限於熟讀好萊塢編劇技巧的宅宅。我覺得電影宅跟一般人之間,對於『故事』的定義也有點不同。好比《正宗哥吉拉》,我覺得明明屬於『故事』很濃密的作品,然而卻常常看到有人說出『人性的故事全部砍掉比較好。』這種感想。」

圖片5

圖片來自:https://x.com/rootport/status/1879159435840688502


「對世間來說,『人性故事』似乎專門指稱『家人或戀人或朋友之間培養深厚的感情,一旦失去之後為了奪回來而又叫又哭』這種劇情。我同意這種劇情也是人性故事,但只能算是『狹義的人性故事』而已。」

圖片6

圖片來自:https://x.com/rootport/status/1879159435840688502


「就如同希德・菲爾德給出了『因為故事追求的就是糾葛』這種籠統的定義,電影宅也會覺得『登場人物都在面臨某種conflict』,所以從中感受到故事。我會覺得這才是『廣義的故事』。」

圖片7

圖片來自:https://x.com/rootport/status/1879159435840688502


「如果你問我:『要是定義這麼廣,豈不是一部電影幾乎從頭到尾都充滿故事了嗎?』沒錯,你很敏銳,事實上就是這樣。現代商業電影幾乎毫無例外,是基於『所有的鏡頭都包含故事在裡面』的前提去製作的。」

圖片8

圖片來自:https://x.com/rootport/status/1879159435840688502


「如果要說哪種鏡頭沒有故事(或是很少故事),那大概就是向觀眾介紹世界觀的片頭30秒,以及所有糾葛(故事)都已經解除,讓人沉浸在餘韻之中的最後30秒了吧。所以說,比較一部電影最初和最後的30秒相當有趣。這兩個片段通常濃縮了導演對於作品的理解,以及哲學在裡面。」

圖片9

圖片來自:https://x.com/rootport/status/1879159435840688502

( ◕ H ◕)這個理由有沒有說服你了呢?






,,,,,,,,,,

部分資料來自網路 ( @rootport )

廣告

0 則回應 順序:

NEW電影情報

魔人玩3c » 看更多»

動漫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