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塑膠袋收費亂象》拖累結帳速度跟日文特色有關係?店員聽不懂客人到底要不要袋子
圖片來自:電視截圖
日本從7月1日全面推行塑膠袋收費,政策上路10天已經發生了許多亂象,例如奧客對店員惡言相向,或是為了買塑膠袋考慮老半天拖累結帳速度。然而這些亂象或許並不全是奧客的問題,有媒體就報導「日文的特色」竟然也會拖累結帳過程?由於日文有著太多模稜兩可、委婉迂迴的表現方式,因此店員很可能聽不懂客人到底要不要買塑膠袋,為結帳過程增添不必要的對話,更可能成為衝突的火種!看來不論是店員或客人都要改改講話的習慣了……
原汁原味的內容在這裡「塑膠袋收費10天亂象頻傳!」
圖片來自:電視截圖
日本TBS電視台的晨間情報節目「グッとラック!」報導了日本從7月1日推行塑膠袋收費政策以來的亂象,例如……
大嬸拿不定主意要不要買塑膠袋,找零錢買塑膠袋也要找很久
圖片來自:電視截圖
全部客人都在等她一個人結帳!
圖片來自:電視截圖
拿了塑膠袋才發現要收錢的老人,痛罵店員要求退錢!
圖片來自:電視截圖
直接拿著提籃將商品倒在車上了!
圖片來自:電視截圖
記者計算了店員詢問要不要購買塑膠袋的整段對話,大概要花6秒鐘的時間完成,以一天會有2000人上門的店面來說……
每個人多花6秒,一天下來總共就花了3.5小時!
圖片來自:電視截圖
然而報導接著說這些亂象並不全是奧客的問題,「日文的特色」也會拖累結帳的過程!例如下面這個例子……
店員:「塑膠袋要收費了,請問可以嗎?」
圖片來自:電視截圖
客人:「好,沒關係。」
圖片來自:電視截圖
店員:「……」
客人:「……」
圖片來自:電視截圖
客人:「給我袋子啦。」
店員:「原來妳要袋子喔。」
圖片來自:電視截圖
日文有很多模稜兩可、委婉迂迴的表現方式,像上面這個例子當中,客人使用沒關係(大丈夫)這個詞彙就可以代表肯定與否定兩種完全不同的意思,所以客人的意思究竟是
「沒關係,我不需要袋子。」
或是
「沒關係,收費我也要袋子。」
要是店員無法理解客人真正的意思,就必需耗費更多的溝通時間解開誤會了!
節目說這是「模稜兩可的日文造成結帳混亂」
圖片來自:電視截圖
節目後來還有討論該如何改進這種模稜兩可的日文,好比說客人應該避免使用「沒關係」這種模糊的詞彙回答,或是店員不要問客人「可不可以?」而是該問「需不需要?」才對……
店員一開始就問「需不需要」,客人也容易說出需要/不需要這種清楚的回答了吧!
圖片來自:電視截圖
(lli▼_▼)真沒想到塑膠袋收費的亂象竟然會跟日文特色有關係啊……
(((;゚д゚;))) 所以台灣當初推行的時候就沒有這類問題嗎?
部分資料來自網路 ( @guttoluck_tbsjcc.jp )廣告

